李仕山微微一笑,“略懂,略懂。”
典藏看着李仕山那十分装“杯”的样子,无语道:“你以为我没看过赤壁吗?你丫把自己当金城武了是吧。”
“嘿嘿。”李仕山反手一指:“我是金城武,你就是梁朝伟。”
“什么乱七八糟的。”典藏白了李仕山一眼,“说正事,这事你怎么想的。”他总感觉李仕山这话说得怪怪的。
李仕山也收起了嬉笑的表情,在脑海里整理了一下思路。
对于从十几年以后回来的人来说,新能源技术简直耳熟能详。
哪怕一个普通人都清楚,新能源技术那可是国家战略支柱产业。
可是2010年,新能源汽车项目还在持续进行技术积累和产业化推进中。
一直到2012年,国家才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纯电动作为主要战略取向。
目前的状态还处于,关键人才与知识回流中。
李仕山就这样思考了几分钟后,心中打完了腹稿,看着典藏娓娓道来。
“典老大,我的建议是,跟进!”
“不仅要跟进,如果可以,甚至可以考虑借此机会,争取更多的股权和技术共享协议。”
典藏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伸手示意了一下,“理由。”
“理由有三个。首先~”李仕山又装杯的竖起了食指,“欧洲债务危机是阵痛,但不会摧毁欧洲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潜力。”
“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会逐步复苏,尤其是在低碳、环保领域,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只会越来越强。”
“其次,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电池技术,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谁掌握了下一代电池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汽车产业的命脉。”
“这不仅仅是投资能获得利润的事情,更是关乎我国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能否占据有利位置的战略问题。”
典藏听到这一句,眼神中更是诧异。
没想到,自己刚才就说了那么几句,这小子就已经把真实的情况猜的七七八八,这样太神了吧。
李仕山还在继续说道:“最后,越是这种时候,对方越是急需资金,我们的谈判筹码就越重。”
“现在跟进投资,看似风险巨大,实则是‘雪中送炭’,可以用相对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技术权益和话语权。”
“一旦对方熬过这个冬天,技术取得突破,届时我们再想介入,或者自我研发,那么代价将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说到这里,李仕山身体微微前倾,十分笃定的说道:“典老大,这次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更是一次战略卡位。”
“现在撤出,看似保全了部分资金,实则放弃了未来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和战略制高点。我认为,这个险,值得冒!而且,必须冒!”
典藏听着李仕山鞭辟入里的分析,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也不再有任何犹豫。
本来他心中就倾向继续追加投资,只是这笔钱数额太大了。
公司的钱可不是自己的,如果亏损可不好向“股东”们交代。
可现在李仕山如此笃定,他就有信心了。
他相信李仕山的眼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