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还好,我们到的时候大概十二点多,过了饭点高峰了。”陈子瑜把手机收起来,靠在他肩膀上,“我昨晚看天气预报,洛京今天二十度,比咱们这凉快,刚好适合逛古城。”
四十分钟后,出租车停在高铁站门口。
谭越付了车费,拎着行李箱,陈子瑜则背着双肩包,手里攥着小钱包,两人跟着人流走进候车厅。
候车厅里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屏幕上滚动着列车信息,他们要坐的列车还有二十分钟检票。
找了个空位坐下,陈子瑜从包里掏出两颗糖,递了一颗给谭越:“薄荷糖,提提神,等会儿在车上可以睡一会儿,到洛京要两个半小时呢。”
谭越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瞬间散开。
他看着陈子瑜低头刷手机的样子,阳光从头顶的天窗照下来,落在她的脸上,柔和得像幅画。他忽然想起两人第一次一起旅行,也是在高铁站,陈子瑜因为紧张,差点把身份证弄丢,还是他在安检口捡到的。
那时候他就想,以后要和她去更多的地方,旅途中要仔细照顾她。
检票口开始排队时,谭越拎着行李箱,陈子瑜跟在他身后,手里拿着车票。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银色的车身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找到座位后,谭越把行李箱放在行李架上,帮陈子瑜调整好座椅靠背,又把小毯子递给她:“睡会儿吧,到了我叫你。”
陈子瑜点点头,靠在椅背上,很快就睡着了。
谭越拿出笔记本,翻到空白页,开始写旅行日记。
他写今天清晨的阳光,写陈子瑜吃面条时的样子,写出租车师傅的话,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标注着“和子瑜的洛京行,第一天”。
列车驶出市区,窗外的风景渐渐变成了田野和树林。
绿油油的麦田在风里摇晃,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偶尔能看见几只白鹭从田埂上飞过。
谭越合上笔记本,靠在椅背上,看着陈子瑜熟睡的侧脸,心里满是踏实的感觉。
两个半小时过得很快,列车广播里传来“前方到站洛京龙门站”的提示时,陈子瑜刚好醒过来。她揉了揉眼睛,看着窗外,兴奋地说:“到了?我好像没睡多久啊,感觉才闭眼就到了。”
“你睡了快两个小时,可能是昨晚没睡好。”谭越帮她拿过背包,“先去出站口,然后打车去民宿,民宿老板说可以帮我们留着房间,直接登记就行。”
走出高铁站,一股温热的风扑面而来,带着点草木的清香。
陈子瑜深吸了口气,笑着说:“洛京的空气好像比咱们那好,你闻,有花香味。”
“可能是路边种的牡丹吧,洛京不是牡丹花城嘛。”谭越打开打车软件,很快就叫到了车,“民宿在古城旁边,离十字街也近,放了行李就能去吃饭。”
出租车穿过洛京的街道,路边的建筑渐渐有了古城的韵味。
灰色的砖墙,飞翘的屋檐,还有挂着红灯笼的店铺,偶尔能看见写着“洛京水席”“牡丹酥”的招牌。
陈子瑜趴在车窗上,不停地拍照,嘴里念叨着:“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看,你看那个店铺的门帘,是蓝色的,好特别。”
民宿是一栋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青石板民宿”。
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笑着迎出来,帮他们把行李拎进去:“你们是谭先生和陈小姐吧?房间已经收拾好了,在二楼,开窗就能看见古城的城墙,晚上还能看见灯笼亮起来。”
房间不大,但很干净,浅色的床单,木质的桌椅,窗台上摆着一盆绿萝。
陈子瑜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果然能看见不远处的古城墙,灰色的砖块层层叠叠,墙头上爬着些绿色的藤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回头对谭越说:“太喜欢这里了,晚上我们可以去城墙边散步,肯定很有意思。”
“好啊,等吃完饭回来,我们先歇会儿,晚上再去逛。”
谭越把行李箱打开,把两人的换洗衣物放进衣柜里,“你先坐会儿,我去问老板附近哪家水席好吃,刚才路上好像看见几家,不知道哪家正宗。”
老板推荐了一家离民宿不远的“老洛京水席楼”,说本地人都爱去,味道正宗,还不用排队。两人拎着包出门,沿着青石板路往前走,路边的店铺大多开着门,卖着各种纪念品和小吃。陈子瑜停下来,在一家卖牡丹酥的店铺前看了看,老板热情地递过试吃品:“尝尝吧,刚做的,甜而不腻,是洛京的特色。”
陈子瑜尝了一块,酥酥脆脆的,带着淡淡的牡丹花香,她回头对谭越说:“好吃,我们买一盒吧,晚上饿了可以当零食吃。”
谭越付了钱,把牡丹酥放进包里,笑着说:“你啊,每次出来都要买零食,上次去苏城买的桂花糕,到现在还没吃完呢。”
“那不一样,桂花糕是苏城的,牡丹酥是洛京的,每个地方的都要尝尝嘛。”陈子瑜拉着他的手,快步往前走,“快走吧,我都饿了,想赶紧吃水席。”
老洛京水席楼里人不多,他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陈子瑜轻声问服务员有没有推荐的特色菜。
服务员递过菜单,笑着介绍:“我们家的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焦炸丸都是招牌,你们两个人的话,点三个菜就行,再送份甜汤。”
陈子瑜点了牡丹燕菜和连汤肉片,谭越又加了份焦炸丸。
很快,菜就端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