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提前两年,小鬼子就施行了战时配给制度,日本平民已经吃不起大米了。
报纸上已经出现了连篇累牍,教日本百姓怎么样吃代食品啦。
他顿了顿,让大家有时间消化他所说的话,然后看了眼身边已经满是崇拜的小媳妇,接着说道:“到那个时候,日本国内的情况将会惨不忍睹。民众将面临无吃无穿的艰难境地,饥饿和贫困将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饿死人将不再是罕见的现象,而是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们的生活状况,将会比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凄惨得多。”
徐剑飞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大家都知道,日本为了这场战争,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资,他们的战争储备就像一个不断被掏空的仓库。而现在,这个仓库已经见底了。
“当他们将这些储备耗尽的时候,”徐剑飞继续说道,“他们就再也没有力量支持对中国的作战了。他们那庞大而又耗费巨大的战争机器,将无法继续运转下去。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然而,当战争演变到如今这般田地时,有一句话可谓是至理名言:“你或许能够发动一场战争,但这场战争究竟会如何发展、又将怎样收场,却绝非发起者所能轻易掌控的。”
就拿日本这个国家来说吧,单从军事角度审视,其全国上下虽然不乏战术高手,但却着实缺乏那种真正具备长远眼光,和宏观规划能力的战略大家。
这无疑是日本国民在军事及国家发展层面,最为致命的短板,而且这个短板不仅无可替代,更是难以弥补。
由于缺乏战略家的筹谋与指引,日本在战争中的决策往往过于短视,仅仅着眼于眼前的些许利益,和短期内的些许战果,却对战争的整体走势,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视而不见。
如此一来,他们在战争中便犹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撞,最终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方向,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听到这里,李宗仁等三个人都显得异常兴奋,不约而同地连连点头,表示对这番言论的高度认同。
他们的脸上更是洋溢着对未来局势的热切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不远处闪耀。
然后徐剑飞就悠悠的接着说道:“他们既结束不了这场战争,而国内的所有储备又都已经耗光耗尽,那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摆在他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白崇禧略一思考,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然后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他们一定会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对那里动手。
他们迫切需要掠夺那里的铅和锡;他们还需要石油和橡胶,关键的还有大米,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我们中国就会将它彻底地拖到灭亡的边缘,让他们在这场战争中无路可走。”
徐建飞立刻满脸赞同地对白崇禧说道:“就目前的局势和大家的表现来看,白叔叔是咱们国内唯一一个当之无愧的战略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您对局势的分析和判断总是那么精准独到。来,晚辈小子敬您一杯。”
大家一起举杯满饮。对中日战争的讨论更加热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