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牧!这位对他恩同再造的贵人,竟然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济南!他立刻对副将吩咐道:“速去备马!我即刻入城!”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终南山上,重阳宫前,正是韩牧施展神通,助他们一家团聚,后来又是韩牧力荐,让他这个原本无处容身的“叛逆”之后,得以执掌忠义军兵权,一展抱负……没有韩牧,就没有他杨铁心的今天,更没有他们一家的团圆!
这份恩情,重于泰山!
杨铁心再也顾不上其他,将校场事宜交给副手,翻身上马,一鞭抽在马臀上,骏马嘶鸣一声,朝着济南城方向疾驰而去。
---
与此同时,经略府大堂内,暖意融融。
韩牧简要叙述了这两年来游历西域、天山、西夏等地的见闻,诸如大漠孤烟、天山雪域、西夏风情,以及途中遇到的奇人异事,虽只是轻描淡写,却也让辛肃和李从礼听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
他们难以想象,这位年轻的国师、全真教少年祖师,竟在修行和国事之外,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经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辛肃和李从礼则更详细地向韩牧汇报了山东目前的局势:民生逐步恢复,屯田颇有成效,边境防线加固,以及与中原义士的秘密联络渠道。双方正深入交谈之际,门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沉稳的脚步声。
只见一身戎装、风尘仆仆的杨铁心大步踏入堂内。他先是向辛肃和李从礼抱拳行礼:“末将杨铁心,参见辛经略、李经略!”
随即,他的目光立刻锁定在端坐主位的韩牧身上。没有任何犹豫,杨铁心快步上前,在韩牧面前推金山倒玉柱般,单膝跪地,抱拳过顶,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恩公!杨铁心拜见恩公!不知恩公驾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这一拜,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韩牧见状,连忙起身,伸手将他扶起:“杨节帅何须行此大礼!快快请起!”
他打量着杨铁心,只见对方甲胄鲜明,气度沉雄,早已非昔日那个郁郁不得志的汉子,欣慰笑道:“如今你已是一军统帅,官居节度,威震山东,不必如此客气。”
杨铁心顺势起身,但眼神中的感激丝毫未减:“恩公此言差矣!若非恩公当年相助,杨铁心早已家破人亡,焉有今日?”
“若非恩公举荐,朝廷又怎会授我兵权,让我得以统领忠义军,一偿报国之愿?恩公对我杨家之恩,如同再造,杨铁心没齿难忘!”
韩牧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笑道:“不必如此客气,当年之事,任谁遇上也会仗义相助的,况且,尊夫人包惜弱在重阳宫没少帮我的忙,你那儿子杨康,如今拜师马钰门下,按辈分也算是我徒孙一辈。”
“于公于私,相助都是应当。你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赖你自身忠勇、治军有方,我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看到你将忠义军打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军容鼎盛,我心甚慰。”
李师婉也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一幕,为父亲和韩牧能有如此得力的将领而感到高兴。
辛肃和李从礼也纷纷开口,称赞杨铁心治军严谨,忠义军战力提升迅速,乃是山东屏障的栋梁之才。
杨铁心连称不敢当,再次向韩牧表达了竭尽全力、练兵备战、以报国恩和韩牧知遇之恩的决心。
堂内的气氛愈发融洽,众人重新落座,就着当前的局势、北伐的筹备以及忠义军的未来发展,展开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韩牧的到来,仿佛给这军事重镇注入了一股强大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