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话不能让大家信服。
但刘辩却给予了非同寻常的信任,让他们继续说。
轮到周瑜表演了,他转回身,面向刘辩拱手。
“陛下,臣已有良策。”
“快说。”
“江夏局部,先依大将军之计,调兵夺回,不过速度要慢。”
听说过速度要快,没听说过速度要慢。
周瑜又转回地图面前,指着江夏的位置道:
“袁术闻听消息,必增派兵力,我们就给他时间,待他调派完成,自以为防线稳固,然后……”
“调集水师,横在江面上,断鄂县叛军退路。”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
这会儿不仅是刘辩,所有人都听懂了。
届时这股军队就成了孤军,朝廷可以调集重兵围剿。
皇甫嵩拱手表态道:“老臣这就抽调十万汉军前往江夏。”
他不打算用陈国兵当主力,要打,就一战定胜负。
“还不够,”
谁料周瑜还没完,他刚刚思考着全线战局。
他继续推演道:“袁术必派水师来截我水师第一舰队,届时牛渚矶佯空虚,我汉军水师突袭此处,让袁军水师出的去,回不来,成为无根之萍、无源之水。”
“袁军水师消亡,朝廷便可征调民船,二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就能过江,取钟离,分三军,一军直插合肥围困袁军主力,一军畅通南下,打断袁军东西路联系,最后一军清扫东面困军,则扬州可定。”
“若刘焉纠缠,急令关羽军放弃益州,转而出巴东,截断袁军西逃,占庐江,沿岸布防,水陆一并设置防线,袁军只得被逼豫章。留曹仁牵制,关羽军转头继续攻益,自涪陵而进,益州妄图破局,必由巴东方向攻出,令陈国兵十二万,沿途设置寨墙,只防不出,益州必亡。”
“好!”
刘辩直接站起身,众大臣目瞪口呆。
大家聚在这里,不是因为有紧急军情吗?
怎么聊着聊着,就变成了彻底剿灭割据势力的契机。
刘辩直接下令:
“就这么办,大将军皆可调兵遣将。”
“臣遵旨。”皇甫嵩赶紧躬身。
这场紧急的军情被处理完,离开后大臣们就开始行动。
尚书台拟着一道道诏书,大将军府在调兵遣将,大司农府也在汉军可能到达的地方,提前准备好粮草。
第二天,一条加急的消息送到早朝上,关羽确实一意孤行的选择了不回援,是个好消息,也让大臣们更加佩服那三位年轻人。
但别忘了,消息的传递一来一回需要耽误二十多天,一个月的时间,前线不会那么顺利。
……
袁术身为吴侯,手下并不能设置超越他自己,否则谁是主谁是臣就难说了。
除非他自立为王或者为帝。
现在用的还是之前那套官职体系,中护军掌管禁军、监督诸将。抚军中郎将参议军政机密,是袁术的首席智囊。
前者为庞统,后者为鲁肃。
至于相当于丞相的长史,则由袁术亲信担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