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骏刘蟠立刻领命:“末将定不辱命!”
赵暮云最后总结道:“我们要的,不是一场惨胜,而是以最小的代价,逼退甚至拖垮拓跋雄!”
“同时,利用这段时间,整合内部,积蓄力量。待我军铁板一块,兵精粮足之时,无论是应对来援之敌,还是图谋河北燕云,方能稳操胜券!”
众人深以为然。
战略既定,全军上下开动起来。
随即,李懋率领大军出城,开始在狼峪外围构筑坚固的包围圈,营垒相连,旌旗蔽日,给拓跋雄施加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奚胜的部队则像幽灵一样,不断袭击北狄的运输队,让狼峪大营的粮道日日担惊受怕。
晋阳城内,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整训景象。
曹刘部众被分散到几个大营区,在那些从朔州调来的参军指导下,重新学习队列、号令,聆听关于保家卫国光复大胤河山的宣讲。
一开始,难免有抵触和不适,但在充足的粮饷供应和严格军纪约束以及“保家卫国光复河山”这面大旗的感召下,军心逐渐稳定,开始产生新的凝聚力。
曹骏和刘蟠也积极配合,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真正融入这个团体的唯一途径。
沈千的夜不收在曹刘旧部军官的引导下,如鱼得水,侦查范围向幽州内部大大延伸。
此时此刻!
拓跋雄在狼峪大营内,望着城外日益完善的晋军工事,听着粮草日渐匮乏的报告,感受着军中日益低迷的士气,脸色一天比一天阴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仿佛看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而晋阳城头那面“胤”字大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似乎随时就能杀到他的面前。
“将军,韩大人派来的两万援军到了!”
就在拓跋雄犹豫要不要派人去向韩延寿请示,撤兵回幽州的时候,大帐外探子跑来急报。
好!
援军终于到了!
拓跋雄当即打消撤兵的念头,猛地站起身来:“来人,随我去迎接援军!看看是哪位将军率部到来?”
听闻援军抵达,拓跋雄精神大振,多日来的阴郁和焦躁仿佛被一扫而空。他立刻整理甲胄,带着一众亲卫将领,亲自出营迎接。
然而,当他看到援军主将时,心中却不免微微一沉。
来将名为韩常,并非以勇武或智谋着称的沙场宿将,而是韩延寿的族侄。
此人年约三旬,面容带着几分养尊处优的白皙,眼神倨傲,甲胄鲜明得有些过分,与其说是来打仗,不如说是来巡阅的。
他麾下的两万援军,装备倒也精良,但细看之下,军纪似乎并不那么严整,带着桀骜骄奢之气。
“末将拓跋雄,恭迎韩将军!”
拓跋雄压下心中的疑虑,上前抱拳行礼。
无论如何,这是韩延寿派来的援军,是他在绝境中看到的希望。
韩常端坐马上,只是微微欠身,算是还礼,语气带着几分疏离和居高临下:
“拓跋将军辛苦了。叔父听闻晋阳战事胶着,特命我率精兵两万前来助阵。不知眼下战局如何?那晋阳叛逆,可曾剿灭?”
一来便问战果,语气中隐含问责之意。
拓跋雄身后诸将脸上都露出不忿之色,但被拓跋雄用眼神制止。
“我等远道而来,拓跋将军就这么把我晾在往外面?”
韩常见拓跋雄没有一点眼力见,不满顿时写在脸上。
“韩将军,请!”
拓跋雄急忙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