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天。
袁泉那边也反馈了消息。
他说托人打听了一下,确认老牛湾那边最近不太平。
据说有个放羊的老汉在山里塌陷的土坑里捡到过铜疙瘩,消息就这么传开了。
现在那里明里暗里去了好几拨人,有本地的土夫子,也有外地闻风而去的过江龙,都在满山遍野的找确切位置。
因为地处两省交界,管理相对混乱,所以暂时还没听说有官方大规模介入。
不过袁泉强调,那边山势复杂,当地人也比较排外,让我们如果去,务必小心。
我把马三炮和袁泉两边的消息一结合,情况就清晰多了。
第一,地点:陕晋交界,老牛湾山区。
第二,确实出了东西,但是青铜器残片,引去了对方势力,目前属于混乱的搜寻和可能存在的初期争夺阶段,尚未有明确消息说谁找到了主墓室或者完成了清坑。
第三,风险:对方势力混杂,地头蛇,亡命徒可能都有。
最后,我总结道:“看来,这锅饭还没熟,但灶台边已经围了一群饿死鬼了。”
闫川皱眉:“这么乱,咱们还去吗?感觉捞不到好处,还容易惹一身骚。”
包子却兴奋道:“没熟才好啊,说明好东西还在里头,等他们找到地方,打得两败俱伤,咱们正好捡便宜。”
我摸着下巴,心里盘算着。
为什么我还想去?仅仅是为了那可能存在的,还没被发现的完整青铜器?
不全是。
我心里有个更大的疑问,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已经被偶然发现并遭到哄抢的墓葬,似乎不值得我冒这么大的风险。
但李八指确认了那铭文得级别,诸侯一级。
这种级别的墓,结构往往复杂,陪葬品分布也可能有讲究。
最早发现残片的人,或者现在正在搜寻的那些人,未必就能轻易找到核心区域。
而且,混乱本身是一种掩护。
我最终下了决心:“咱们去,但我们的目的不是去跟那些人抢食。”
包子和闫川同时问:“那去干嘛?”
我解释道:“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漏可捡,这么大的山,这么乱的局面,说不定有被忽略的角落。或者,看看有没有机会,等他们找到主墓室,咱们当那只黄雀。最不济,也能摸清那边的情况,认清一些道上的人,为以后铺路。总之,主动权在我们手上,见机行事。”
我看向趴在窗台上嗑核桃的八爷,问道:“八爷,这次你跟不跟我们去?”
八爷头都没抬,用翅膀嫌弃的扇了扇:“不去不去,穷山恶水的,连颗像样的核桃都没有!你们自己去作死吧,也在津沽等你们的消息,记得给爷带点当地特产……嗯,听说那边的小米不错。”
得,这大爷是指望不上了。
那正好让他在家看着丁一。
事不宜迟,我们立刻开始准备。
陕晋那边人生地不熟,而且情况复杂,我们尽量轻装简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