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轮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这些话没错,但太空了。怎么轮训?培训内容是不是还是老三篇?挂职是去真锻炼还是镀金走过场?
“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这话年年说,但什么是“重大任务”?疫情算,但疫情之后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算不算“重大任务”?怎么考察?标准是什么?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口号响亮,但具体到北川,急需哪些领域的人才?引才的政策够不够精准?有没有解决人才来了之后的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科研条件等实际问题的硬措施?
通篇看下来,感觉像是用十年前的语言,在试图解决今天的问题。
时代在飞速前进,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区域竞争日益白热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结构、面临的诱惑和挑战都和过去完全不同。
但这份组织工作要点,似乎还活在自己编制的套子里,隔着一层玻璃在看外面的世界。
他拿起红色水性笔,在几个部分重重划了线,旁边批注:“请结合省委、省政府最新的党建工作、经济工作部署,进一步细化实化,增强针对性、操作性。避免空泛。”
批注完,他靠在椅背上,轻轻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光在文件上批注几句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组织部门自身的思想能不能跟上趟,这才是关键。
他得下去看看实际情况,听听真话。
几天后,胡步云的调研行程悄然开始。
第一站选了省城浩南市。
在浩南市委组织部召开的座谈会上,部长汇报得滴水不漏,数据详实,案例典型,听起来花团锦簇。
胡步云听完,没直接点评,反而问了一句:“去年浩南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18%,这里面,有多少是党员企业家创办或主导的?组织部门有没有做过专题分析?在引进高科技人才项目中,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具体是怎么体现的?”
组织部部长愣了一下,显然没准备这么细的数据,额角有点见汗,赶紧让分管副部长补充。副部长磕磕巴巴说了一些大概情况,但拿不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