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卡拉”带来的低气压,沉甸甸地压在整座城市的上空,也压在市委大楼那间简朴却肃穆的办公室里。
政法委代理书记王顺权,带着一身尚未褪尽的疲惫和山间的风尘,坐在了市委书记王东平的对面。
王顺权手中拿着一份精简过的汇报材料。
窗外乌云翻滚,室内的光线有些晦暗,映照着王顺权脸上未曾舒展的眉头。
“王书记。”王顺权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依旧沉稳,“关于搜捕陈武的行动,我来向您做全面汇报,并请求调整部署。”
他没有绕任何圈子,开门见山,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也是王东平最欣赏他的一点。
他详细阐述了持续十三天高强度搜山所面临的极端困难。
地形之复杂、资源之巨耗、以及目标人物超凡的反侦察能力。
他拿出了地图和各项数据,指向被反复梳理的群山。
“王书记,我认为,该用的办法,我们都用了。常规的、非常规的,能调动的力量和科技手段,几乎都试了一遍。”王顺权的语气带着不甘,却更充满理性,“陈武此人,绝非普通悍匪,他懂得如何与山林融为一体。再这样不计成本地投入下去,无异于挥拳打在棉花上,是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影响其他方面的社会稳定管控。”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坦诚地迎向王东平审视的眼神,提出了核心建议:“与其如此,倒不如……主动求变,换一个方案。撤下明面上的大规模搜山队伍,转而构筑一张覆盖全市、重点针对其可能现身区域的‘无形之网’,做好长期作战、静待时机的准备。”
说完最关键的部分,王顺权停顿了片刻,随即身体微微前倾,用一种极其郑重,甚至带着决绝意味的语气补充道:
“这次搜捕行动,由我全权指挥。目前未能达成预期目标,所有的责任,理应由我一人承担。我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理。”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闷雷声。
王东平靠在宽大的座椅上,双手交叉置于身前,静静地听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非常看好眼前这位下属,正是看中王顺权身上这股“敢作敢当,遇事不绕、逢难不怯”的锐气和担当,才力排众议,将他从市警察局局长的位置,提拔到政法委副书记,进而在此次严峻的搜捕任务中,让他代理书记一职,既是压担子,也是给予最大的信任和舞台。
王顺权此刻不推诿、不卸责的态度,再次印证了他的眼光。
王东平没有急于对“责任”二字表态,而是首先细致地询问了王顺权口中的“后续方案”。
“无形之网”的具体构成。
如何布控交通枢纽?如何发动群众举报机制?悬赏通缉的力度和范围又如何?
王顺权一一作答,思路清晰,部署周密。
听完之后,王东平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压抑的天空,缓缓说道:
“顺权同志,你的判断是客观的,你的建议也是务实的。面对特殊的对手,就不能用普通的打法。一味的猛冲猛打,有时候确实不如以静制动,张网以待。”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而坚定:“我支持你的方案调整。放开手脚去做,把这张网织密、织牢。至于责任……”
王东平挥了挥手,语气不容置疑:“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你的责任,就是把案子办好,把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组织和人民,要的是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一次战术调整。有什么困难,直接向我汇报,市委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这番话,是定心丸。
王顺权他站起身,挺直脊梁,向王东平敬了一个礼,没有再多说任何保证的话,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