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成为一名卧底以后,白昆的性格,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改变。
最大的改变,就是变得多疑。
多疑不等于多虑。
多疑是想得多,思考的多,喜欢用脑分析,从而导致过度怀疑他人动机,将他人无意的行为进行曲解,甚至误解成为一种恶意,但也不是完全瞎想。
而多虑,则是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恐惧,自我认知的不足,导致过分的担忧聚焦自身,没了安全感。?
两者之间,看似相差毫厘,实则相差千里。
就像现在,面对邱队的同样沉默,就让白昆感觉奇怪。
通常情况下,白昆不愿意做打破沉默的那个人。
因为沉默包含多种心里动机,是防御还是反思,又或是故意为之。
如果是防御性的沉默,那?对方往往形成心理防备,这个时候,就算积极主动上前交流,也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甚至还可能引发对方更深的戒备。
如果是?反思性的沉默?,那沉默的过程中,可能是在整理思绪,又或是换位思考,此时等待对方主动开口更有利。
如果以上两种可能都不是,在白昆看来,那就只剩最后一种可能,故意为之。
这种故意,也可称之为?操纵性沉默?,就是对方有意识的这么做,可能是想通过沉默施压,又或是想要掌控局面,让事情的发展对自己更有利。
现在的白昆,不知道邱队是哪一种,从邱队告诉自己新任务开始,白昆的心里,总觉得别扭。
白昆想要知道总队长这么安排的真实用意,如果不知道,他的心里就感觉没底,甚至有一种被人当成棋子操纵的感觉。
甚至让他回想起,自己在南山县的那五年,被人当牛马,被人当枪使,被人当成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白昆觉得,卧底在上官红身边和成功打入阿南团伙的差距巨大。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立功表现。
白昆现在来汉东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升官。
只要能升官,哪怕就是在危险,白昆也愿意去做。
可现在,总队长却出于安全的考虑,让他留在上官红身边成为一名眼线,白昆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这样的卧底,能有多大的立功表现。
对于白昆的执着,邱队已经见识过,所以他才会保持沉默。
邱队现在就是担心白昆不答应,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
随着阿乐团伙的覆灭,当时总队长已经明确让他通知白昆,回禁毒总局工作,可白昆的执着,就连总队长也拿他没有办法。
一开始邱队也想不明白,当得知白昆的另一个身份后,这一切的不合理,自然全都变得合理。
可邱队也想不明白,白昆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白昆真是为了升官,那他留在汉南,光凭老丈人的身份,不是能有更好的前途。
哪怕为了避嫌,来到汉东,也没有必要以命相搏。
可让邱队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白昆会率先打破沉默,还说出他最不愿意听到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