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仓,原本只是一个粮仓而已。
现在却俨然成了大明朝廷最后的缩影。
崇祯穿着的,依然还是那件仓促中穿出来的蓝色常服,但腰间,却多了一条王承恩不知从何弄来的玉腰带。
虽然这腰带和他在紫禁城中时无法比较,但也算给他这个落魄的天子,添了几分威严。
崇祯眼神扫过下方站着的十几个臣子,刻意放慢了语速。
“王家彦。”
“臣在!”
王家彦连忙向前迈出一步,躬身行礼。
崇祯看着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赞许,还有一丝忌惮。
“朝阳门一战,你率部奋勇杀敌,夺城有功,朕要好好嘉奖你!”
“朕今日封你为署理都督佥事,赐见朕不败之殊荣,望你日后,继续为国尽忠,莫负皇恩!”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皆是一惊。
都督佥事!三品官职,着实不是小官了。
虽然“署理”表示代理之意,但也是有实权的。
但崇祯话里的另一层意思,似乎更加值得让人推敲。
什么是为国尽忠?什么是莫负皇恩?
这明显就是在敲打王家彦,也是在给在场所有人提一个醒。
你们的官职,是朕给的,你们的军队,是大明的军队,你们效忠的对象,是朕,是大明!
而不是那个陈将军!
王家彦听出崇祯的言外之意,他明白,现在自己,已经被崇祯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若是只谢皇恩,便是和陈墨划清界限,否定陈墨的功劳。
可若是提及陈墨,又会让本就多疑敏感的崇祯心生不满。
王家彦赶紧跪下,沉声说道。
“臣不敢居功,朝阳门一战,皆因陛下天威浩荡,臣不过是尽了臣子本份。”
这番话说的,把自己和陈墨都摘出去,全是你崇祯的功劳,这你可挑不出理来了吧!
崇祯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但端着茶杯的手,指节明显有些发白。
王家彦的回答,他并不满意。
他需要的是,王家彦立刻表明和陈墨划清关系,而不是拍马屁!
“李邦华!”
“老臣在!”
“你召集新兵,稳定民心,亦有大功!”
“朕决定,将你招募的四千兵士,正式组建为一支新军,朕为其命名为,靖安营!”
“就由吴麟征担任主将,从此平定内乱,安抚万民!”
崇祯这时才转头看向跪在地上的王家彦。
“至于王爱卿手下的两军兵士,从此改为‘忠顺营’!希望爱卿明白朕的苦心……”
几名官员连忙跪下谢恩,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崇祯虽然是总算是有自己的势力了,这是好事。
但这支队伍的粮草、兵甲,甚至是训练,哪一样不得陈墨帮衬……
众人商议完这一切,在南新仓外的空地上,举行了一场简陋却正式的授旗仪式。
由王承恩和几个太监宫女连夜赶制出来的军旗,在风中飘荡。
一面上书“忠顺营”,一面上书“靖安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