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府南原坡的血腥味,被细雨冲刷了数日,才渐渐淡去。
城中的秩序也在陈传承和玄甲从军的维持下,迅速恢复。
陈传承站在城墙上,望着下方那些自发前来修缮城墙的百姓,心中感慨万千。
他身边的周遇吉,也是满脸欣慰。
“周将军,我从未想过,有一天,百姓会主动来帮官府修缮城墙。”
周遇吉拍了拍他的肩膀,淡淡一笑。
“只有真正以仁待民,才能有此景象啊,这一切,都是托了定国公的福啊!”
陈传承突然压低声音,小声问道。
“以周将军所言,定国公当真如此爱民如子,用兵如神,就真的只甘心做一个定国公?”
陈传承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想确认陈墨,是否有称帝之心。
周遇吉望着远方,那里是正在开垦的农田,有玄甲从军帮忙播种,有墨门弟子发放种子。
初见陈墨之时,他也以为陈墨是另外一个李自成,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但随着他亲眼所见陈墨开仓放粮,创建星火院,设立平价司,一切都是为民之举。
他反问陈传承。
“你觉得定国公这样心怀天下的圣人,会盯着那把龙椅不放吗?”
陈传承抿了抿嘴,仍有疑虑。
“可自古以来,权臣掌兵,哪有不贪恋权势的?”
周遇吉叹了口气。
“我说再多也无用,现在,我等护好这山东百姓,比琢磨定国公的安排实在多了。”
陈传承笑了笑,心中思忖。
这周遇吉怕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
在他心里,不管是李自成、满清、崇祯、还是现在的南明弘光帝,都无法挽救这破碎的华夏河山。
但在陈墨身上,他看到了微弱的希望。
陈传承,人如其名,他在乎的是华夏传承,至于是谁来做这个皇帝,对他而言,无非是下跪之人不同罢了。
紫禁城,皇极殿。
崇祯端坐在龙椅上,脸上挂着久违的笑意。
殿下百官分列两侧,气氛热烈。
“陛下圣明,天佑大明啊!”
“有陛下坐镇京师,又有定国公这等神将,何愁天下不定?”
听着众人的吹捧,崇祯的心情愈发的舒畅,他起身朗声说道。
“众爱卿,今日,我们不谈国事,只为庆功!”
“为我大明贺,为定国公贺,为南下平乱的众将士贺!”
李邦华上前两步,拱手说道。
“陛下,将士们在外浴血奋战,这论功行赏之事,不宜再拖了!”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清了清嗓子。
“李爱卿所言极是,将士们理应嘉奖,如此才能激励三军,扬我国威!”
“传朕旨意!”
“王家彦训练新军,调度粮草,功不可没,封兵部左侍郎,兼任山东督练使!”
“周遇吉临危受命,以少胜多,扬我大明国威,加封镇国将军,兼任山东总兵官,统辖山东军务!”
……
崇祯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每一个为收复失地有功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封赏。
东昌府,孔尚志封奉直大夫,秦岳,封东昌府参将,兼任城守营统领。
济州府,陈传承加封济州府游击将军,兼任济州府水师统领。
天津卫,方振邦被封为天津卫同知,兼任漕运提调官。
就连济南府的王志远和周玉峰,都分别被封为济南府都司佥书和济南府推官。
只不过,崇祯的封赏,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