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如同在李自成心中点燃了一团火苗。
对他而言,李三的计策,并不是选择题,而是一根救命稻草。
只要赌对,就能从死亡的泥潭中挣脱,甚至重建大顺根基。
身上的伤口传来阵痛,却也让他清醒了不少。
大顺已经元气大伤,主力部队只剩三万,虽然他们需要一场胜利,但也绝不能再经历一次失败。
如果李三的推测错了,清军没去豫中,大顺去天井关会白跑一趟,回来可能连稀粥都吃不上。
退一步讲,如果伏击失败,那大顺就真的彻底没了翻身了可能。
他不动声色的打量着李三。
此人屡次助他阻击清军,救他于危难,倒也有几分可信度。
“宋军师,不知您对这个计划,有什么看法?”
牛金星跑套,李岩被他骂走,现在宋献策,已经成了他唯一的主心骨。
宋献策掐指算了半天,才慢悠悠说道。
“李将军的眼线只能看到清军东去,却看不到他们的真实目的地,若他们真的只是去打真定府,我们去天井关设伏,岂不是南辕北辙?”
李三皱了皱眉,反驳道。
“清军此时断不可能真与陈墨正面开战,他们本不善攻城,陈墨的战力,相比各位都清楚,况且还有我大顺在其后背,所以,清军此次,必定另有所图!末将觉得,豫中是最大的可能!”
李三说的没错,清军此时高调进攻冀北,别说陈墨,就连宋献策都觉得不对劲。
这是阳谋!
清军算准了陈墨此时兵力匮乏,难以两头兼顾,不管陈墨选择南下豫中,还是西出冀北,必然要有所侧重。
只需根据陈墨的选择,加上骑兵的高机动性,随时改变计策,便能至少拿下一处!
宋献策明知即便李三所推测,一切皆是事实,他们也是在变相的帮陈墨。
可不帮陈墨,那就是在陕西等死,帮了陈墨,至少还能有收复山西的可能!
怎么看,利都大于弊!
况且,陈墨虽与大顺有旧怨,但始终是汉家一脉,帮他,也比让鞑子占了便宜合适!
又是一个阳谋!
思虑再三,宋献策拱手说道。
“陛下,我军精锐不足三万,若全带去埋伏鞑子,潼关只剩两万老弱,恐怕首尾不能相顾!”
“微臣建议……”
宋献策最终还是同意了李三的计划。
依他的建议,分兵一万五,即刻出发,务必赶在满清之前达到天井关附近。
留一万五驻守潼关,防止清军杀过回马枪。
到了潞安府,先派出小股斥候探明天井关情况,再根据地形设置埋伏位置。
一旦不敌,或者陈墨没有南下支援,马上撤离,绝不恋战!
李自成心中的那团火苗,被宋献策和李三彻底点燃。
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好!就依军师所言!”
李自成猛的一拍案几,下定决心。
“这次,朕要御驾亲征!亲眼看看鞑子的惨状!”
“刘宗敏听命!命你为主将,李白云为副将,点齐人马,日夜兼程,务必在天井关,将鞑子全部歼灭!”
刘宗敏闻言大喜,单膝跪地。
“陛下放心,鞑子若敢来,末将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与此同时,冀北官道上,一支黑色的洪流,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北奔袭。
七千玄甲军主力,轻装上阵,除了随身的兵器和维持三日的口粮,再无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