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祁同伟带着昨晚刚完成的草图和建议书,来到高育良的办公室。
“老师,我昨晚突发奇想,萌生出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请您指正。”祁同伟将草图和建议书恭敬地递上。
高育良接过材料,戴上眼镜,仔细地翻阅起来。
起初他的表情还很随意,只是随着阅读的深入,神色逐渐变得专注和凝重。
看完后,他放下材料,看向祁同伟的眼神赞赏。
“同伟啊,你这个想法……很有前瞻性!”高育良语气中带着肯定,“特别是方案的主旨,‘惠民、利民、便民’,这六个字非常的有深度。”
“是的,老师,随着现在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我觉得我们公职人员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祁同伟指着建议书说道:
“计算机、网络,不应该只简单用作记录和存储档案,还可以成为群众和公职人员沟通的桥梁。”
“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可以联通、共享等特性,实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
“材料精简了,流程优化了,时间缩短了,让群众的‘多头跑’变成‘一次跑’。”
高育良拿起笔,把祁同伟刚说的几个关键字,‘惠民、利民、便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数据共享、精简材料、优化流程’,等全部用加粗水笔写在案头,再圈起来以示重要性。
“线上政务网站,线下办事中心,这个设计一旦落实开来,不仅能方便群众,还能提升政府效能、极大的改善政府形象。一旦成功,示范效应会非常明显!你这是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啊!”
“但是有一点,这个政务中心一旦成立,就不单是你们公安系统一家人的事了,而是涉及到整个的对民政务通盘。”
“好比这个车辆违章罚款线上办理,是不是就需要涉及到财政和银行?”
“还有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业务,都是要跟其他部门协同办理的,光凭你们公安部门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邦邦邦!”
话没说完,办公室门被敲响,李达康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育良书记。”
“哟,祁省长也在啊?聊什么呢这么投入?”
“我看看?”
说完李达康也不待高育良同意,就自顾自把脑袋伸了过去。
高育良索性将方案书递到李达康手里:“达康书记,你来得正好,看看同伟这个构思,非常的有灵性!”
李达康快速浏览了一遍,那双小眼睛立刻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他一拍大腿,惊喜道:“育良书记。”
“这个政务中心好啊!政务中心得搞!”
“办事难、事难办是群众百姓的老大难问题。”
“我有个表妹就因为单位工资补助问题,信访局、社保局、人力资源那是来了回的跑了十几次。结果事没办成,还给自己跑出个腰椎间盘突出来!”
“你说这玩意要能搞成了哪还用费这么大力气?”
“不过育良书记,祁省长,照我看咱们的格局还可以再大一点嘛!”
李达康不动声色地把自己也塞了进去,看向祁同伟和高育良,语气激动道:“既然要搞,就干脆搞个大的!别只局限于公安系统!”
“名字也别叫什么‘公安政务办事中心’,就叫‘行政办事中心’!把工商、税务、民政、社保、规划、建设……
所有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部门都整合到一起!实现真正意义上de的‘一网通办’,‘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他舔着脸,把公安系统四个字圈起来,再用猪尾巴线勾个圈圈后面填上光明区三个字。
“我看不如就拿我们京州的光明区来做试点!那里经过丁义珍的一番折腾,正需要这种新气象来提振信心,优化营商环境。”
李达康越说越激动,看向高育良:“育良书记,我觉得这个项目意义重大,完全可以作为我们汉东省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来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