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大抵还是会这么想的。
只不过祁同伟却早已经跳出了这个范畴。
对于他来说,过年回家,除了慰藉那一丝乡愁外,主要还是在于告诉父老乡亲们,同伟没变,依然还是那个记惦恩情、不忘来路的农家小子。
……
第二天一大早,祁家就开始热闹起来。
各式亲戚纷至沓来,大姨小姨,表哥表弟,大侄子小外甥女…
大家提着年货,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串门认人,联络感情的同时,也不乏有上门求情办事的。
面对这些请托,祁同伟虽然没再和以前一样的大包大揽,但只要不是太过分的他也还是会应下。
人是有感情的,有感情就会有偏向有亲疏,这个观念,即使重活了一世后祁同伟也还依然坚守。
对于那些对他好的人,他觉得稍微偏向一点,是人之常情,也是应有之义。
在龙国这个人情社会,权力的小小任性才是正常。
那种一方面享受着权力带来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却又极力标榜自己公平公正,又当又立之辈,才是真正应当被唾弃的。
来访的亲戚也很有讲究,都集中在了上午,然后赶在饭点前告辞离开。
吃完午饭,祁父放下碗筷问:“下午就得回了吧?”
祁同伟轻轻点头:“是啊,马上就到年关了,单位里离不开人。”
祁父看着祁同伟欲言又止,挣扎了一会儿后还是没憋住:“可以的话......还是得要个自己孩子,不然等以后老了.....”
谁说农村人就不懂政治了?
祁父也知道如今祁同伟官当大了,在家里说话能算数了,这才头次出言提醒。
祁同伟搭着父亲肩膀笑笑:“放心,明年就给您二老带个回来。”
“亲的,能上咱老祁家族谱的那种!”
祁父眼睛一亮,浑浊的眼珠也隐隐变得湿润...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
有后,有时甚至比子女出息还更重要。(剧中也没显示祁同伟有兄弟,作者也不擅长写这些,就当他是独子了。)
稍适歇息了一下,祁同伟就准备出发了。
和祁父祁母待京州不适应一样,现如今的祁同伟待老家也同样是感到不适应。
倒不是说老家不好,而是如今祁同伟更习惯城市里的生活。
新鲜的猪条肉,两刀;
腌火腿,两条;
洗拔干净的大公鸡,四只;
还有收拾干净、煎透的石斑鱼一大袋。
这些都是父母给祁同伟准备带回去的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