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还没到,李达康那特有的带着几分委屈和埋怨的声音就先到了:“我说育良省长,您这可是有点不够意思了啊!”
李达康脸上堆着笑,表情带着些小媳妇似的幽怨:“引进大疆这种好事,怎么就不照顾着点我们京州呢?我们京州工业园的配套和设施,比起吕州那也是丝毫不差啊!”
“是不是没把咱老李当自己人啊?”
对于李达康的自来熟、厚脸皮,高育良心里无语至极。
相比较于京州,吕州才是他的基本盘好吧?
那真是说亲儿子也丝毫不为过。
别看现在市委书记和市长都不是他的人,可这俩加起来的影响力也没他高育良来的大。
高育良对于吕州的影响力,那可是横贯整个高中低层的。
所以有好处肯定是要先紧着吕州啊!
只不过这种话他不能宣之于口罢了。
他笑容平淡,摆摆手说:“达康啊,话可不能这么说。”
“现在整个汉东省的经济数据,就属你们京州的最好看。这喂奶也不能就着一个孩子喂吧?得让其他兄弟城市也都吃上肉喝上汤,均衡发展才是正道嘛!”
接着高育良略作停顿,决定给李达康透点更有分量的信息。
毕竟发展新能源汽车业是全省性的大动作,中间肯定少不了京州这个排头兵。
“达康同志,你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高育良压低声音,表情郑重:“无人机产业固然是个有前景的新兴产业,但终究是体量有限。”
“我可以给你交个底,下半年,甚至未来的几年,汉东省的政策和资源倾斜,都会大幅度地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块转移。相比于无人机,新能源汽车这块,才是真正有营养的大蛋糕。”
李达康听到这话,神色立刻严肃起来。眉头微蹙,凝神思索了良久。
作为一方主政官,他的决策必须审慎再三,小心行使。
“育良省长,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炒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可现在的市场走势,说实话还不是十分明朗。”李达康扳起手指头,细数自己的疑虑:“你算下看,电池技术、续航里程、充电设施,还有消费者的接受度……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难题。省里这么早就决定投入重注,会不会有失风险呢?”
高育良似乎对李达康的这一问早有准备,从容地将之前祁同伟的那套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理念细细道来:
“看问题不光要看本质,还要看趋势。十几年前第一辆二轮电瓶车出来的时候,有谁能想到它会这么短时间内取缔摩托车的市场呢?”
“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电瓶车,一旦电池技术取得突破,续航里程和成本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新能源汽车其天生的科技感、智能感,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都是其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发起颠覆性的筹码。”
高育良目光紧盯着李达康,神情坚毅:“下注下注。什么叫下注?就是要凭借超前的分析和合理的预判,在局面尚未完全明朗之时就做出决断,提前入场。”
“要是等一切都尘埃落定,大家都清楚看到里面的巨大前景时,再下手还来得及吗?”
李达康小眼睛眨巴了几下,认同地点头:“育良省长的这番道理深刻啊。”
“看好了就要迅速下手,抢在其他同行的前面,如此才能争得最大最好的蛋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