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只好说道:“仕山,你说的这些项目,干系重大,那都是要做好充足的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这些都需要时间。”
李仕山听出了典藏的意思,可是却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继续坚持道:“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反正现在时间还多,你就听我多唠叨几句呗。”
典藏忍不住又看一眼李仕山,那眼中的执着和那股不容忽视的“气势”让典藏心下微动。
也好,正好听听这个年轻人肚子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真材实料的“干货”。
典藏不再多言,继续拿起钢笔,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于是,一场近乎“李氏单口相声”开始了。
李仕山清朗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着。
他结合未来十年的技术跃迁与国际风云激荡,引经据典,却又深入浅出。
从芯片制程的纳米之争,到新能源材料的突破可能;
从全球供应链的重组趋势,到网络空间安全的攻防博弈……
李仕山的思维跳跃却又逻辑自洽,宏观处着眼星辰大海,细微处又能落到具体的技术节点。
典藏不知不觉也听得入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变得密集起来。
便签纸也换成了笔记本,一页,两页……很快布满了字迹。
时间悄然流逝,办公室里只有两种声音:李仕山清晰有力的叙述,和典藏笔下那疾徐有致的沙沙声。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敲门声响起。
漂亮的女秘书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端来两碗简单的馄饨和几样清淡点心。
闻着食物的香味,李仕山这才从那种亢奋的叙述状态中抽离出来,肚子也不争气的咕噜一声。
他抬手看了下腕表,都已经十点点多了。
自己不知不觉竟然讲了两个小时。
这个时候,李仕山才回想起来,自己下午四点多就往机场赶,六点多的飞机完美错过了晚饭。
这么一想,肚子就更加饿了。
典藏也放下钢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
他看着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几页纸,刚才这两个小时听得他是心潮起伏,大有收获。
他原本以为李仕山只是有些超前的想法,没想到他肚子里竟有这般系统而深邃的见解。
这已经超出了“灵光一现”的范畴,更像是一份经过长期观察和深思熟虑形成的战略推演。
他也听到李仕山肚子的响声,笑着将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馄饨推到李仕山面前:“仕山,来,先垫点肚子,我们边吃边聊。”
李仕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顾不上太多客气,接过碗筷。
典藏看着眼前他狼吞虎咽的将一口馄饨下去几乎没怎么咀嚼就囫囵咽下,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复杂的感慨。
李仕山,绝对是他仕途生涯中所见最异类的一个干部。
他见过的官员太多太多,沉稳老练的、锐意进取的都不稀奇,其中精通经济规律或是深谙某领域科技的学术型官员也见过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