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们能够生产出布匹,由于价格过低,根本无利可图。
长此以往,下面的民众自然怨声载道,而上面的政府也难以得到优质的布匹。纱锭又大量闲置,如此这般的战时经济,又怎能不失败呢?”
话至此处,徐剑飞并未给宋子文追问解决办法的机会,而是继续说道:“我们的新疆,拥有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然而,这片宝地却被盛世才等人牢牢掌控,他们宁可种植大烟,也不愿种植棉花。
反观国府这边,却在并不适合种植棉花的地方强行种植,这难道合理吗?
如果将新疆这些军阀的地盘也纳入战时经济体系之中,那么布匹原材料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解决这一难题,还能让百姓从中受益。再将纺纱织布这道环节交给民营资本运作,何愁国府布匹的事不迎刃而解、”
宋子文听到这里,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然而,他紧接着又皱起了眉头,似乎有些顾虑地说道:“不过,要实现这一点恐怕还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接着,话题转到了食盐方面。“由于我们失去了沿海地区,无法从敌战区获取沿海的食盐,这导致我们的百姓面临着淡食的困境,同时也使得我们的化工厂,因缺乏原材料而无法为战争提供足够的化工原料。
幸运的是,我们青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盐资源,尤其是三边盐的储量更是相当可观。
据统计,仅仅三边的盐场每年就能够生产高达 150 万驮的食盐(一驮为一百五十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为了封锁三边地区(陕甘宁边区),这些盐被严密地封锁在了三边地区,无法顺利运出。
相反,我们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从遥远的青海运输食盐过来,这导致车马费用高得离谱。”
宋子文对此并没有隐瞒,他坦率地承认:“这确实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啊。”
徐剑飞嘴角泛起一抹苦笑,缓缓地摇了摇头,叹息道:“仅仅只是为了所谓政治,竟然就让我们这些为战争服务的化工厂,失去了原料供应,这真的值得吗?”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愤懑。
接着,他稍稍提高了音量,继续说道:“而且,你真的以为这样的封锁能够奏效吗?
黑市交易和走私贩运就无处不在,难以断绝。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就连负责封锁三边的那些军队,也都在明目张胆进行着食盐的走私活动!”
徐剑飞的话语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宋子文的心上。
徐剑飞没有给宋子文仔细思索的机会,接着说下去:“这种暂时的封锁经济之法,不仅导致了我们化工厂的原料短缺,更使得我们国统区的百姓们面临无盐可吃的困境。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税负却流入了那些私盐贩子和军队的腰包,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残的行为吗?”
宋子文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徐剑飞就一字一句道:“解除对三边的封锁。”
宋子文满脸惊愕,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他的声音因为震惊而变得有些尖锐:“什么?你……你竟然敢通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