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大量白银的流入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社会矛盾加剧。
改制税收从实物调整成银物八二分、创建皇家银行发行大明汇票、发展手工业增加出口、废除路引让百姓流动范围增加、三大运河、禁止商人携带大量白银入境等等。
目的就是控制白银的总量、丰富货物、稳定整体的流通速度,防止或者说减缓通货膨胀。
之前错过的大航海时代,如今随着郑芝龙南海舰队覆灭了他们本土舰队后已经连本带利的拿回来了。
“毕尚书,你总结很好,那么问题来了,西班牙是正德六年占领了马六甲海峡的,然后持续向东推进,重点开发吕宋,
吕宋离着大明这么近,大明物资丰富,他们为什么没能殖民我们?”
“这个……西班牙等国商人说很多人说因为他们发现贸易的利润远高于征服大明的利益,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在欧洲、美洲、非洲等卖出天价。
但我觉得这都是扯淡的,正德十六年、嘉靖元年的屯门之战、西草湾之战以及前年的安南九大势力进攻大明的战争,就足以说明他们不是不想占领我们,而是根本就打不过。
贸易利润高于征服利润的都是他们打不过我们用来安抚国内势力和民众以及让我们放松的借口而已。”
说到这里,毕自严突然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了一丝丝的明悟之色。
他明白了袁可立问这么多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意义,也明白了袁可立所说的第三手准备是什么了。
西班牙等国打不过大明,因素有很多。
但他们为什么能殖民或者说控制着同样人口众多的印度半岛南部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明也有诸多战船,也有诸多火器,例如本土的将军炮、三眼铳、火龙出水、神火飞鸦、烟砖、火砖等,以及引进仿制的佛朗机炮、火绳枪等等。
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如西班牙等国,但技术水平在东亚依然是最强的。
皇帝自登基之后为什么要成立诸多研究院?就想想培养更多的各式各样的人才。
事实正是如此,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又或者是火器等等技术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尤其是火器的发展,更是超出了整个大明一朝前两百来年发展之和。
若是没有种类繁多、威力巨大的火器,大明想镇压建奴、踏平草原诸部、奴役扶桑那都至少还需要十余年的时间,耗费和死亡远超现在。
更不要说将安南等九大势力的联军给干掉,将中南半岛给收入大明的疆域,那都是妄想。
平复了内息的思绪后,毕自严看向袁可立:“袁阁老,您是想趁着欧洲的内乱将欧洲诸国的人才给吸引到大明来?
“对,人才是技术进步的绝对基础之一,哪怕是拥有大量的财富,没有人才,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袁可立点了点头:“你们或许在想大明境内没有人才吗?为什么非得从海外诸国吸纳?
本阁给诸位讲几个真实的案例,你们听完以后就明白了!”